1. English
  2. 繁体中文
  3. 简体中文
站内搜索

噶举派传承与历史

发布日期:2017-09-20 点击数:

噶举派传承与历史

黄金珠鬘——传承概说
        噶举传承法系中的第一位上师帝洛巴(Tilopa公元988-1069年)是印度八十四大成就者之一。这位证悟的瑜加士直接由法身金刚总持佛(Dorje Chang)的报身,领受法教后,依止四位上师,接受并融合四个成就传承的法教;此法教如黄金念珠般代代相传。每一位上师皆以口传教法,一代一代连续无间断地将噶举传承的法教完整地传下来。透过这活的传承链,上师们将佛陀的法教完整地保存并延续,这是证悟上师与全然虔信弟子之间的殊胜连结。所有藏传佛教的传承,都将上师与弟子视为非常神圣的关系。噶举传承殊胜之处,是上师与弟子间以「口耳相传,以心印心」的方式如一串黄金念珠一般,将殊胜秘密的禅修法教毫无间断地传递下去。为表示对传承上师们极大的敬意,故称为「黄金珠鬘」。噶举传承的创建者,数世纪以来,以口耳相传的方式把殊胜的教法传递迄今。
 

什么是噶举派?
        藏传佛教之噶举传承源自释迦牟尼佛,是藏传佛教四大派别中重要的宗派之一。藏语“噶举(Kagyu)”中的“噶(Ka)”字本意指佛语,而“举(gyu)”字则意为传承,故“噶举”一词可理解为口语传承,直接以口喻方式将三身心要、四种成就法等法教,经由师徒口耳相传的途径,将佛陀法教毫无间断地代代相传到今天。
        又因为玛尔巴、米拉日巴等噶举派上师曾穿着白衣的缘故,也有人称噶举派为白教,就像格鲁派俗称黄教,萨迦派俗称花教、宁玛派俗称红教一样。
        噶举传承法系中的第一位上师──印度八十四大成就者之一,帝洛巴(Tilopa)之后依次为:大学者那洛巴(Naropa)、将佛法带入西藏的大译师玛尔巴(Marpa Lotsawa)、大瑜伽士米拉日巴(Milarepa)、曾被佛陀预言的证悟者冈波巴(Gampopa)、第一世大宝法王噶玛巴杜松钦巴(Karmapa Düsum Khyenpa),迄今传至第十七世大宝法王噶玛巴乌金钦列多杰。噶玛巴建立了噶玛噶举传承,他是噶举传承的中心导师,并且是藏传佛教转世制度的创始人,这一制度的创立,成功地勾勒出伟大的圣者、菩萨们不舍各有情众生,再度转世回到这个世间的慈悲与智慧,更彰显了佛陀「不住生死,不入涅盘」慈悲的大智慧。历代噶玛巴圆寂前,都会留下转世预言信函,明确指出下一世将出生的地点、时辰、父母姓名和出生时将示现的瑞相,这一独特的善妙行谊和功德,为菩萨们开辟了一条转世的行持新道,也为世人开启了善妙智慧之门。

 

 什么叫做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就是以藏族为信教的主体民族,藏语文为主要传教、修学工具,在特殊的人文地理、历史环境中形成的具有浓厚藏传文化特色的大乘显密佛教。自公元第七世纪从印度传入到现在,藏传佛教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藏传佛教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初传、中传、鼎盛和走向世界等四个阶段。从第七世纪初松赞干布主持译经、建立佛教法规到九世纪中叶朗达玛灭佛为藏传佛教的初期传播阶段;从十世纪末大译师仁钦桑波译经、孟加拉国佛教大师阿底陕进藏传法到十四世纪后半叶格鲁派诞生前为藏传佛教中兴期。宁玛派、噶当派、萨迦派、噶举派(包括四大八小支)、希解派、觉囊派、格鲁派等大大小小的十几个藏传佛教教派都在此一时期相继诞生,在学术上形成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从第十四世纪后半叶宗喀巴(公元1357~1419)大师建立格鲁派起到二十世纪中叶,为藏传佛教鼎盛期;这一时期主要特点是以拉萨三大寺为首的数千座大小不一的学院式寺庙在青、川藏区及蒙古草原相继建立,在显密佛教的研究上取得了空前严密精深的成就,产生了很多学术贡献卓著、名载史册的大善知识。二十世纪中叶藏传佛教因特殊历史机遇,走出西藏、迈向世界,以其利益一切众生的愿力、精深的哲理、特殊的修持方法,丰富且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感动了无数的西方人。短短的半个世纪,藏传佛教在北美、西欧造成遍地开花的趋势,东南亚、香港、台湾信众的人数也不断地增加,也许有一天会变成一个涵盖全球的宗教。

玛巴噶举
        由玛尔巴大译师传承的受命口诀,无中断的延续而命名。

源流    从金刚总持佛(Dorje Chang),传至印度佛教大成就者帝洛巴(Tilopa)尊者,其圆满得获四受命口诀 ,并授予弟子那洛巴(Naropa)尊者,后传与来自西藏洛扎(Lhodra)地区的玛尔巴(Marpa Lotsawa)大译师。
        玛尔巴大译师主要弟子有四位,噶举本身由贡塘地区的米拉日巴(Milarepa)继承,在此之前,法脉的传承皆以在家人为主,从米拉日巴之弟子达波拉结(冈波巴(Gampopa))起直至今日,传承主要为出家僧人持守。

教法    此传承的主要法脉与修持为大手印和那洛六法。

玛尔巴大译师  公元1012年生于洛扎(Lhodra)地区,父亲旺秋多杰,母亲贾嫫措。十五岁时学习翻译,前后三次前往印度,四次前往尼泊尔,共居住二十三年。亲近大班智达那洛巴(Naropa)、智藏论师(Jñānagarbha)、库库里巴(Kukkuripa)、慈氏等一百多位上师,成为那洛巴的心子。
        他的一生,完全致力于详究密集金刚续Guhyasamāja tantra)、喜金刚续(Hevajra tantra)和胜乐金刚续(Cakrasamvara)等无上瑜伽部之父续、母续之讲说、口诀与修持。在西藏教化弟子无数,大译师于1097年圆寂,世寿八十五岁。

米拉日巴尊者  公元1028或1040年生于贡塘,幼年丧父,因难忍叔父、姑母强占父亲留下的财产、反置自己一家为叔父、姑母家仆之凌虐,为复家仇,母亲将其送往学习恶咒,终杀害许多仇人。及后深生悔意,遂前往玛尔巴尊前。玛尔巴为净除其罪障,许久不授法要,并使其建造石塔。过程中,玛尔巴令其多次拆后重建,建后重拆,如此经历种种艰难苦行,以巩固其对佛法及上师(玛尔巴)的信心。
        最后玛尔巴大师授与米拉日巴一切灌顶、口诀,尊者听从师嘱出离至山林静处,坚志苦修。虽在恶劣的环境下,米拉日巴仍坚持不懈地刻苦研修圣法,当生修得最胜成就。
        尊者于公元1111或1123年圆寂,世寿八十三岁。

冈波巴大师  公元1079年生于中藏涅地(Nyel)一个有着悠久辉煌历史的家庭,大师幼年天资聪慧,二十二岁时习医已很有成绩,被公认为当地精通医术的大智慧医生,得拉结(医生)美誉。婚后家庭生活美满,后因哀伤其妻及其子女、身边的病人都相继感染到大范围流行的瘟疫病症病逝,自责身为当地有名医生的自己却无力挽救他们的生命。当他直面到生命在死亡面前是如此的无常、执着生命是如此的痛苦时,悲痛欲绝,开始质疑自己一直以来,以为努力学习、力求成为一位治病救人的医师的可为性,体悟到世俗的知识完全不足以帮助世人解脱生命的痛苦,遂决意出家为僧,潜心修习佛法,以利益众生。
       不久,冈波巴于噶当派受戒并博学于噶当派众位大师座前。偶闻米拉日巴尊者名号,便生大信心。乃横越西藏前往西方求见尊者,为米拉日巴尊者欢喜摄受,并圆满授予一切口诀,大师不懈实修且于心中生殊胜觉证。大师将噶当派之次第,结合米拉日巴尊者之大手印教授而撰写论著。开创噶当、大印汇流之达波噶举派。从其亲传与再传弟子又开创著名四大八小之达波噶举传承。
        大师于公元1153年圆寂,世寿七十四岁。

达波噶举四大八小

        来自于达波拉结法脉的传承即名为达波噶举。其中由亲传弟子们所创的噶举传承名为四大,由再传弟子们所创的噶举传承名为八小。

四大

        四大是由达波拉结的主要弟子,跋绒达玛旺秋(Barom Darma Wangchuk,公元1127-1199/1200)创立跋绒噶举、杜松钦巴(Dusum Khyenpa,公元1110-1193)创立噶玛噶举、帕莫竹巴多杰加波(Phagmodrupa Dorje Gyalpo,公元1110-1170)创立帕竹噶举以及喇嘛祥(Lama Zhang)亦名祥玉达巴(Zhang Yudakpa,公元1121/1123-1193)创立的采巴噶举而组成。

1.跋绒噶举(Barom Kagyu)    跋绒达玛旺秋(Barom Darma Wangchuk)是冈波巴的弟子,创始跋绒噶举并创建跋绒寺,位于西藏拉拓(Lhatök)区北部。

2.噶玛噶举(Karma Kagyu or The Kamtsang)  第一世噶玛巴杜松钦巴(Düsum Khyenpa)在1139年卅岁时礼冈波巴大师为上师,他是冈波巴主要的弟子,开创噶玛噶举派。噶玛噶举传承因为噶玛巴无间断的转世而非常兴盛,噶玛巴的学识、禅修成就以及佛行事业在西藏也非常著名,并广泛受到西藏各教派的尊重。
        第十六世大宝法王 嘉华噶玛巴 让炯日佩多杰(Rangjung Rigpe Dorje公元1924-1981年)曾是所有噶举派的领导者,第十七世大宝法王噶玛巴乌金 钦列多杰目前在印度达 兰色拉。
        噶玛噶举不仅保存及延续本身传承之法教,并且对保存、延续自玛尔巴、米拉日巴、冈波巴以来的整个噶举传承都极有贡献。噶玛噶举也是在西藏以外影响最大的传承,此传承法教已被全世界佛弟子们学习。

3.帕竹噶举(Phaktru Kagyu)  帕莫竹巴多杰加波(Deshek Phagmodrupa Dorje Gyalpo)是冈波巴的主要弟子,以修大手印著名,创立此传承。他在帕莫(Phakmo)建了邓萨梯寺(Densa Thil),他的弟子们建立了噶举的八小支派。

4.采巴噶举(Tsalpa Kagyu)喇嘛祥(Lama Zhang)是冈波巴的弟子汪恭竹清寜波(Wangom Tsultrim Nyingpo)的弟子。他创立采巴噶举并创建贡唐寺(Gungthang),有很多杰出的弟子。

八小
八小是由帕莫竹巴多杰加波的八位主要弟子,吉天颂恭所创的直贡噶举、帕莫竹巴的弟子林惹贝玛多杰所创竹巴噶举、达隆塘巴扎西佩所创的达隆噶举、帕莫竹巴的侄儿嘉察仁波切所创的绰普噶举、也巴卓托耶谢孜巴所创的也巴噶举、玛仓些饶森给所创的玛仓噶举、帕莫竹巴的弟子刹惹哇卡丹耶谢森给所创的雅桑噶举以及杰贡竹清森给所创的修赛噶举而组成。

1.直贡噶举(Drikhung Kagyu):吉天颂恭(Jigten Sumgön 公元1143-1217年)创立。直贡久贡切桑仁波切(Drikhung Kyapgön Chetsang Rinpoche 1946),住在印度德拉东(Dehradun)是现在直贡噶举的领导人。
2.竹巴噶举(Lingray Kagyu):帕莫竹巴的弟子林惹贝玛多杰(Lingrepa Pema Dorjie 公元1128-1188年)所创立。现在成为不丹国教。
3.达隆噶举(Taklung Kagyu):达隆塘巴扎西佩(Taklung Thangpa Tashipal Pal 公元1142-1209/10年)创始。达隆夏祖仁波切(Taklung Shapdrung Rinpoche),达隆玛突仁波切(Taklung Matul Rinpoche)和察楚仁波切(Tsatrul Rinpoche)共同为本派领导人。
4.绰普噶举(Trophu Kagyu):帕莫竹巴的侄儿嘉察仁波切仁波切(Gyaltsa Rinpoche)和绰普大译师钦波巴(Trophu Lotsawa Chenpo Pal 公元1173-1225年)共同创始。绰普洛沙瓦在中藏仓(Tsang)区创建绰普寺及学院,本派因此寺而名为绰普噶举。
5.也巴噶举(Yelpa Kagyu):也巴卓托耶谢孜巴(Yelpa Drupthop Yeshe Tsekpa)创始。并在也浦(Yelphuk)创建主寺也浦寺。
6.玛仓噶举(Martsang Kagyu):玛仓些饶森给(Marpa Drupthop Sherab Senge )创始。
7.雅桑噶举(Yasang Kagyu):帕莫竹巴的弟子刹惹哇卡丹耶谢森给(Zarawa Kalden Yeshe Senge公元-1207年)和他的弟子雅桑确吉蒙兰(Yasang Chökje Chökyi Mönlam 1169-1233)共同创始,雅桑却杰于1206年创建了雅桑寺,本派名称源于此。
8.修赛噶举(Shuksep Kagyu): 杰贡竹清森给(Gyergom Tsultrim Senge 公元1144-1204年)创始。他于1181年在中藏曲学区(Chushur)的年普(Nyephu)创建了修赛寺(Shuksep),本派因此寺而名为修赛噶举。

香巴噶举(Shangpa Kagyu)
        香巴噶举是大瑜伽士琼布南觉(Khyungpo Nyaljor 公元978-1079年)创始。琼布南觉到尼泊尔时,遇见阿阇黎森玛地(Acharya Sumati),拜师学习语文然后去印度继续参学。他在印度追随了一百五十多位瑜伽士学习,终获得金刚乘之精髓。他主要的上师是苏卡悉达(Sukhasiddhi),惹胡拉古塔(Rahulagupta)和尼古玛(Niguma)即那洛巴的空行母 。他回到西藏后,噶当派大师朗吉塘巴(Langri Thangpa)为他圆顶及授戒。
        琼布南觉在西藏泽区祥(Shang)建了很多寺院,因此他创建的派系以香巴噶举为名。他传香巴噶举教法卅多年,有非常多弟子,他的传承一直延续迄今。
        香巴噶举的主要教法为胜乐金刚(Chakrasambhava)、喜金刚(Hevajra)、大乘经典、古夏三马甲(Guhyasamaja)、尼古玛六法(Six Doctrines of Niguma)、大手印(Mahamudra)、六臂白玛哈嘎拉等等。蒋贡康楚仁波切曾尽力恢复、保存及弘扬本派法教,使本传承迄今仍盛行于西藏。因为第十六世噶玛巴的加持和感召,香巴噶举在世界各地也有众多弟子。两位最著名的香巴噶举大师是尊贵的卡卢仁波切(Kalu Rinpoche)和波卡仁波切(Bokar Rinpoche)。

教法

        法脉主要有续部五尊、尼古六法、空行五教言、护法修持等,并普遍于藏地各教派中。 br /> 大手印的部份,与达波噶举的要点一致,其主张、见地也和大手印一样。

主要法座

1)堪波涅南寺

        第一世噶玛巴决定听从上师冈波巴大师的训导,把自己证悟到的一切传播出去作为己任,重返康区故里。公元1164年,在康区建起了他的第一个法座——堪波涅南寺,作为实际上和精神上照顾弟子修持的一个基地。

2)噶玛寺
        噶玛寺全名为“噶玛丹萨寺”, 噶玛寺位于昌都县扎曲河上游约120公里的白西山麓的幽静山谷的噶玛乡。是第一世大宝法王噶玛巴杜松虔巴所创建的第二个法座。寺院始建于公元1184年﹐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噶玛噶举派的教名也因噶玛寺寺名演变而约定俗成﹐它是早期噶玛噶举派宗教和政治的活动中心。噶玛寺在历史上影响深远﹐其建筑别具一格﹐文物古迹众多﹐是康区著名的古剎之一﹐对后期噶玛噶举派的形成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尤其是第二世噶玛巴 噶玛巴希时代﹐噶玛噶举派在康区形成了很大势力。
        噶玛寺作为噶举教派的一座古老寺院﹐注重学经和修行相结合。该寺兴盛时期常住僧众一千余人。
        噶玛寺藏有大量的文物珍品,其中最为珍贵的有:“皇帝万岁牌”,是明成祖所赐的木雕盘龙牌位,为该寺晨暮对皇帝朝贺之用:“大宝法王印”:为明朝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明成祖赐给第五世噶玛巴“领天下释教”的最高宗教地位的印信。该印双龙盘纽、光洁质白,为王印中的上品。此外,寺内还藏有大量的明、清时期中央皇帝所赐的瓷器和一百多尊鎏金铜像,图书馆里藏有藏文的《甘珠尔》、《丹珠尔》大藏经和梵文典籍全集,是西藏最大的图书馆之一。
        由于噶玛噶举对艺术一直都极为关注,数百年来,无数噶举的艺术家们以壁画、佛像和唐卡等艺术作品使噶玛寺更加庄严。

3)楚布寺         楚布寺(Tsurphu)位于西藏拉萨市堆龙德庆县楚布河的上游,距拉萨约70公里,是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的主寺,是历代噶玛巴的驻锡地,也是噶举传承佛行事业的中心。由第一世噶玛巴杜松虔巴于1189年修建。
        楚布寺是藏传佛教中噶玛噶举派的根本道场,是古老授记中「真正的上乐金刚(藏密五大本尊之一)坛城的中心」,也是历代噶玛巴最重要的修持、驻锡之地,是西藏古老且著名的佛剎之一,迄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世所瞩目的藏传佛教转世制度,就是在这里首创的。


西藏庄严而雄伟的楚布寺

       公元1189年,第一世噶玛巴杜松虔巴再次回到到中藏,在多年前吐龙谷(Tölung)购下的土地上建立楚布寺。楚布寺的建筑宏伟美观,代表西藏传统艺术的成就。寺中珍藏着数世纪以来收藏的法器文物,它被修行人认为是最有加持力的道场。楚布寺珍藏着很多稀有、具历史价值的圣物。经过多年的历史洗礼,寺庙已日趋沧桑残缺。1980年,竹奔德千仁仁波切接第十六世噶玛巴指示从尼泊尔回藏重建楚布寺。直至第十七世 大宝法王噶玛巴邬金 钦列多 杰在楚布寺升座之后,楚布寺的修建才开始加速进行。现在,大部份殿堂房舍和佛学院都已修复,这一切,都离不开来自世界各地的弟子们慈心捐助。


4)隆德寺
         隆德寺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由尊贵的第十六世大宝法王噶玛巴在锡金所建。该寺距离第九世噶玛巴指导锡金第四个国王所建的老噶举寺院大约两公里。它是噶举传承在西藏境外最重要的主寺。

        第十六世噶玛巴在世时,隆德寺是国际噶举总部所在地,从此寺将传承弘扬到全世界各地。
        现在,寺院每年都定期举办宗教活动,最重要的两个活动分别在夏季和冬季举行。
        夏季举办的活动在藏历四月,举行十天莲师或普巴金刚法会。第十天跳神圣的喇嘛舞,主题为莲师八变、本尊或护法。每年冬季12月(阳历二月三月之间),隆德寺举行十天玛哈嘎拉(Mahakala)护法法会,接着在12月29日跳玛哈嘎拉金刚舞(或喇嘛舞),之后庆祝藏历新年,为期3-8天,节目以文化和宗教为主。并邀请藏族歌唱家、舞蹈家表演。因为这些节目具有特色,所以每次都能使宾主尽欢。在年初去隆德寺一星期,无论朝圣者和一般民众都可以观赏喇嘛舞表演及认识西藏文化。

 

5)噶玛三乘法 轮寺(Karma Triyana Dharmachakra)
        噶玛三乘法 轮寺(Karma Triyana Dharmachakra)是噶玛噶举传承怙主第十六世大宝法王噶玛巴在北美洲的根本道场。座落在云雾飘渺的绿茵山 (Meadow Mountain)顶,距离红尘滚滚纽约曼哈顿市区二个半小时的车程的三乘法 轮寺,有如黑暗世界中的一座灯塔,给予众生希望,减轻众生的痛苦,引领众生获得真正的快乐。
此寺缘起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法王 噶玛巴首度访美,1978年由沈居士购买了屋士达客(Woodstock)一块二十余英亩的地供养给法王。1980年,法王 噶玛巴预知到自己即将圆寂,大量工作需要指导众弟子们继续进行。于是,筹划第三次访美。
        在美国三乘法 轮寺的理事会议上,规划出三乘法 轮寺将会是众生学习传统佛法正法的中心;是佛法翻译为英文的翻译中心;是一个专门收集、保存所有法教法本的图书馆;成为愿意身体力行实修实练者进行闭关学习的训练基地。
        1982年五月,由第十二世嘉察仁波切主持,举行了大佛殿正式破土典礼。经过整整十年的努力,大佛殿、度母殿、图书馆及主持堪布卡塔仁波切的住所等主体工程全部竣工。目前,围绕着主建筑的寮房(包括书店、餐厅、办公室及提供给访客住宿的房间)和佛塔已全部落成。在这里,堪布卡塔仁波切每年都与法王噶玛巴为主的众多噶玛噶举派仁波切、弟子们都举行盛大的法会。

6)八蚌寺
        公元1727年(藏历第十二胜生周火羊年),28岁的第八世广定大司徒巴丘吉炯涅在德格土司的大力赞助下开始创建八蚌圣教法轮寺,经过两年修建,完成大殿与25间僧房。八蚌寺建成后,历代广定大司徒巴成为德格土司的根本上师。
        八蚌寺素有小布达拉宫之称,它的建筑集合了藏族民居的特色及藏族的绘画、雕塑为一体,布局多样化,相当富有空间变化。主寺大殿高达40米,是仅次于布达拉宫的单一西藏建筑。八蚌寺的文物收藏也相当丰富,几百年来八蚌寺高僧辈出,累积众多五明论著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