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nglish
  2. 繁体中文
  3. 简体中文
站内搜索

「入悲智之门」_2.再谈皈依

发布日期:2017-07-10 点击数:

前 言 

 

尊贵的堪布卡塔仁波切(Khenpo Karthar Rinpoche)是少数不经由转世传承而来的仁波切,他是在现世得成就,而由噶举派(白教)最高精神领袖第十六世噶玛巴大宝法王授封为「仁波切」。在讲究传承的西藏佛教之教派中,堪布卡塔仁波切是相当特殊的一位具德上师。第十六世大宝法王曾如此称赞过堪布卡塔仁波切的成就:「他是噶举传承的大师,对佛法的本源,异同及各层面和次第,从小乘、大乘到密乘均极精通,堪布卡塔仁波切具有菩萨利益一切的本质。」目前,堪布卡塔仁波切为大宝法王南北美洲根本道场:纽约上州屋士达(Woodstock)镇的噶玛三乘法轮寺(KTD)的住持,并为噶玛噶举派之南北美洲总导师及噶玛林闭关中心指导上师。是一位公认极有成就的大师。   

「入悲智之门」是汉藏佛学社继「大手印」一书之后,倡印的第二本堪布卡塔仁波切演讲集。本书共收集十五篇仁波切十几年来在各地弘法的开示,这些文章由台湾的居士大德翻译整理后,曾零星发表在各佛教杂志上,现由佛学社重新编辑校对结集成书。佛学社并恭请现驻锡在西藏祖普寺最尊贵的第十七世噶玛巴大宝法王亲自以藏文书写「入悲智之门」之书名,以为加持。    

本书能在美国出版流通,缘起于「福德海」读者及善心人士的发心助印。在此谨对所有助印者及参与此书出版工作的好友致万分感谢,希望读友诸君有机缘能亲自领受堪布卡塔仁波切的加持和教法。更期望最尊贵的第十七世噶玛巴大宝法王能早日莅临噶玛三乘法轮寺(KTD)举行升座大典;大宝法王,堪布卡塔仁波切及各具德诸上师们长久住世,广益有情,以及一切有情早证菩提,同趋佛道。

汉藏佛学社

 

 

再 谈 皈 依

无始以来,我们一直处于六道轮回中。如果我们生于舒适环境并具备健全心理,这是由于前世累积功德;如果我们遭受痛苦,这是由于前世累积恶业。无论是何种情况,我们都尚未达到最后究竟及绝对本体,原因是我们缺乏正确的皈依基础。

一般人,尤其是现代西方人,初闻诸佛菩萨名号而陷入自我疑惑时,他们可能感觉有一条大鸿沟隔开他们与已开悟众生,以为平凡众生是不可能开悟的。事实上,开悟者曾经像我们一样:受情绪所支配,他们能够达成开悟,是因为修道之初皈依三宝:佛、法、僧。

所有佛教的宗派都有皈依,由一位心灵上师在正式仪式中授与的。本质上,皈依是尊敬和信赖佛、法、僧的一种表达:佛陀即净化和圆满,佛法是引导开悟的教义,以及尊贵的僧伽、菩萨们。佛法透过僧伽(菩萨们)得以继续弘扬。

皈依佛,是承认自己的潜能可以体验开悟的境界;皈依法,是承认由于自己倚赖拙劣方法来处置自己的困惑,迄今仍困在期望和恐惧循环中;皈依僧,是承认信赖法侣(上师)之指导、鼓舞、开示的重要,原因是:若和保持原始纯净之佛陀教示的相续传承失去联络,这个人在修道过程中就无法进步。     

皈依的三宝中,唯有「佛」被认定是究竟的皈依,我们可用病人寻求治疗法的例子来了解,即使是生病,他或她仍可能痊愈,皈依「法」就像吃药,皈依「僧」就像遵照医师的指示。一旦他被治愈,就不再需要任何药物或医学诊疗。同样的,一个人若成佛了,就不再需要皈依「法」及「僧」了。     

不论我们是在最初皈依仪式下、或每天修持时间开始来皈依的,在大乘传承中,我们持着一份大愿心皈依,以期奋斗到底直到开悟,且要奉献己力以助所有众生无一例外均达究竟开悟,这是菩萨无条件的悲愿。皈依时,如果发心革除恶习,并且产生为众生着想的积极态度,那么不论我们的习气多重,这悲愿终将领导我们到开悟的境界。

依照金刚乘(密宗),皈依对象有六个,除了佛、法、僧外,行者尚得皈依三根本:上师、本尊、勇父空行及护法。上师是加持的根本,三宝的化身,尤其是佛陀的化身。本尊是诸佛的示现,以不同的形相具体地显现佛性,以便行者能按照自己的根器去修持,而行者修持其身、口、意与本尊之身、口、意契合时,便显示本具的佛性。因此,本尊是成就的根本。而勇父、空行母和护法是觉悟的众生,他们藉四种佛行实践以去除业障,这四种佛行是息、增、怀、诛,因此。他们被称为佛行的根本,以使佛法得以传扬延续。     

皈依的六个对象中,上师是最重要的。佛陀在世时,曾预言于未来末法时代,佛陀将化身为上师形相示现给需要他的指引保护的众生,因而,如果我们视上师为佛陀,便可体验到同沾佛陀化身的法露。

「上师」通常是指已开悟的师父,他已完成广泛的训练,已达到心灵体悟的高层次,且依照一套有根本、完整的传承来传法。西藏的上师能以大智慧、大悲心无犹豫无差别地对待众生,通常被冠称「仁波切」,意指「至高至尊」。    

一般人不一定明白师徒关系的本质,因此,来了解为什么上师是必要的?了解弟子对师父的职责为何?是很重要的。纵使我们有与生俱来的聪慧且能接触佛法,但是缺少上师的引导,我们仍然很难在修道上有所突破。这未开悟之心智尚被无始以来累积的习气冲动指使着,若无上师超凡的洞察力和引导,是很难克服的。上师的宽大与悲心,给我们一个机会,改变观察有情世界的习惯性方式。在上师完全无私中,我们找到一面观察真我的镜子,如果我们了解这情况,学习如何对治,那么我们的修持就更有效益了。     

因为师徒关系的特质,以虔诚态度来对待上师是极重要的。传统上,经过一段相互考验时期,师徒关系形成,并在修道的阶段一直持续着。修持方法中的智慧与熟练,上师能够洞悉这位弟子的需要与能力,然后教了正确的静坐修持。当弟子有了进展时,上师便给予各种金刚乘修持的灌顶,经由这些直接传承的加持,使观想者能成功地修持。密乘修持是相当深奥、精妙,如果正确地修行。便能即身成就,若是修持不正确:由于错误的动机、了解或行为,就会导致更大的困惑和苦难,因此,众生想直接修持达到开悟,那么一位上师的个别指导是绝对必要的。

 

 

 

摘自「正法眼」      

 

(本书开示大部分皆摘自贡噶精舍出版的「正法眼」丛书,第一册至第五册,承蒙同意转载,特致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