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nglish
  2. 繁体中文
  3. 简体中文
站內搜索

藏傳佛教-薩迦派

发布日期:2017-10-30 点击数:

薩迦派傳承與歷史


薩迦派是藏傳佛教四大教派之一。“薩迦”一詞的藏語意思是灰白色,因為此派主寺薩迦寺建立之處土色灰白,故名。因主寺圍牆上塗有象徵密宗三大怙主文殊、觀世音和金剛手菩薩之智慧、慈悲和力量的紅、白、黑三色條紋,故常被稱為花教。

八思巴_2.jpg薩迦派(薩迦巴)約在公元11世紀中葉發展起來。為西藏古老貴族昆·貢卻傑布所創立,法王世襲。吐蕃赤松德贊時期逐漸形成。貢卻傑布卒後其子貢噶寧布(1092-1158)發揚廣大。貢噶寧布學識淵博,使薩迦教法趨於完整,被尊稱為“薩欽”(薩迦大師),為該派初祖。從貢噶寧布開始的五位教主,被稱作薩迦五祖。五祖「即貢噶寧波(1592-1158)、索南則莫(1142-1182)、勒巴嘉贊(1147-1216)、貢噶嘉贊(薩迦尊者,1182-1251)、卻嘉巴巴(八思巴,1232-1280)」中最為著名者除貢噶寧布外,為第四祖薩班·貢噶堅贊和第五祖八思巴(本名洛珠堅贊,曾為元世祖忽必烈灌頂,受封國師與大寶法王)。薩伽派當時在元政府的支持下以宣政院的名義統治全藏,封八思巴為“帝師”賜玉印“命統天下釋教”,即管理全國佛教事務,並協助中央政府管理西藏,統領西藏十三萬戶,八思巴遵忽必烈所囑,在西藏清查戶口,制定法律,於1268年在薩迦正式建立起與中國其它行省相同結構的地方政權,八思巴成為隸屬於元朝中央政府的西藏地方行政長官,薩迦派勢力達到鼎盛時期,開西藏政教合一之先河。

薩迦派採取血統和法統兩種傳承方式。薩迦派教主並不一定由出家人擔任,而往往是在家居士行使大權。最為著名的後期薩迦派大德為仁達瓦·宣奴洛珠,他是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最主要上師。宗喀巴大師祈禱文即大師專門為向仁達瓦上師祈禱所創作、使用的。

另一位薩迦尊者貢噶嘉贊,堪稱是世上學者之泰斗,以駁斥當時西藏的異教徒議論而聞名,未聞有人之博學辯才超越於他。薩迦傳承中有「哦爾巴」、「薩迦巴」、「察爾巴」,是固守傳統精神傳承的三派。

14世紀後半葉,隨着元朝的滅亡,薩迦派在西藏的地位被噶舉派取代,但該派仍然維持下來。在佛教哲學上,薩迦派特別注重“道果”教授,“道果法”是最重要的教義之一。此外,“時輪金剛法”和“金剛持法”的體系傳承在薩迦派中佔有重要地位。時輪金剛法是藏傳佛教最重要的學科之一。

 

寺院
薩迦寺
薩迦寺坐落於西藏自治區薩迦縣奔波山上,是藏傳佛教薩迦派的主寺。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公元1073年(北宋熙寧六年),吐蕃貴族昆氏家族的後裔昆·貢卻傑布(1034-1102)發現奔波山南側的一山坡,土呈白色,有光澤,現瑞相,即出資建起薩迦寺,逐漸形成薩迦派。

薩迦寺建築在仲曲河兩岸,故稱薩迦南寺和薩迦北寺。全寺共有40餘個建築單元,是一座規模宏偉的寺院建築群。公元1073年貢卻傑布初建薩迦北寺時,結構簡陋,規模很小。後經薩迦歷代法王在山坡上下不斷擴建,加蓋金頂,增加了許多建築物從而形成了逶迤重疊、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八思巴被元中央政府封為“帝師”,統領西藏後,薩迦北寺又成為西藏地區政治、宗教中心。

薩迦寺從建寺至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其間薩迦王朝統治全藏70餘年,由於薩迦派重視文物的保存,翻譯,及論著,所以寺內所藏歷史經書甚為豐富。薩迦寺的圖書資料集中在北寺的“烏則”、“古絨”藏書室和南寺的大殿。

除價值甚高的經卷、藏書外,薩迦寺的歷史文物收藏也非常豐富,作為西藏地方和中央政府關係的歷史見證,保存有元代中央政府給薩迦地方官員的封誥、印璽、冠戴、服飾;有宋元以來的各種佛像、法器、刺繡、供品、陶瓷以及法王遺物等,有西藏敦煌之美稱。

薩迦寺每年都舉行或大或小多次法事活動,其中規模較大、獨具特色的要算薩迦寺夏季和冬季金剛神舞法會。薩迦寺夏季神舞在每年藏曆七月進行,冬季社舞歷十一月十十九日開始。神舞表演時,舞者都戴着薩迦寺護法神和各種靈獸面具,神舞用簡單的故事情節,形象地反映了藏傳佛教密宗神舞的滅殺魔鬼的基本內容。每年適逢這兩個法會時,成千上萬的遠近僧俗群眾都要趕到薩迦寺朝拜觀瞻,祈禱神舞能給人間帶來幸福和吉祥。

薩迦派的重要寺院除了薩迦寺外,還有

1) 四川德格的貢欽寺,

2) 青海玉樹的結古寺、稱多縣的示藏寺

3) 西藏林周的那爛陀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