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nglish
  2. 繁体中文
  3. 简体中文
站內搜索

噶舉派傳承與歷史

发布日期:2018-09-11 点击数:

噶舉派傳承與歷史

黃金珠鬘——傳承概說
        噶舉傳承法系中的第一位上師帝洛巴(Tilopa公元988-1069年)是印度八十四大成就者之一。這位證悟的瑜加士直接由法身金剛總持佛(Dorje Chang)的報身,領受法教後,依止四位上師,接受並融合四個成就傳承的法教;此法教如黃金念珠般代代相傳。每一位上師皆以口傳教法,一代一代連續無間斷地將噶舉傳承的法教完整地傳下來。透過這活的傳承鏈,上師們將佛陀的法教完整地保存並延續,這是證悟上師與全然虔信弟子之間的殊勝連結。所有藏傳佛教的傳承,都將上師與弟子視為非常神聖的關系。噶舉傳承殊勝之處,是上師與弟子間以「口耳相傳,以心印心」的方式如一串黃金念珠一般,將殊勝秘密的禪修法教毫無間斷地傳遞下去。為表示對傳承上師們極大的敬意,故稱為「黃金珠鬘」。噶舉傳承的創建者,數世紀以來,以口耳相傳的方式把殊勝的教法傳遞迄今。
 

什麽是噶舉派?
        藏傳佛教之噶舉傳承源自釋迦牟尼佛,是藏傳佛教四大派別中重要的宗派之一。藏語“噶舉(Kagyu)”中的“噶(Ka)”字本意指佛語,而“舉(gyu)”字則意為傳承,故“噶舉”一詞可理解為口語傳承,直接以口喻方式將三身心要、四種成就法等法教,經由師徒口耳相傳的途徑,將佛陀法教毫無間斷地代代相傳到今天。
        又因為瑪爾巴、米拉日巴等噶舉派上師曾穿著白衣的緣故,也有人稱噶舉派為白教,就像格魯派俗稱黃教,薩迦派俗稱花教、寧瑪派俗稱紅教一樣。
        噶舉傳承法系中的第一位上師──印度八十四大成就者之一,帝洛巴(Tilopa)之後依次為:大學者那洛巴(Naropa)、將佛法帶入西藏的大譯師瑪爾巴(Marpa Lotsawa)、大瑜伽士米拉日巴(Milarepa)、曾被佛陀預言的證悟者岡波巴(Gampopa)、第一世大寶法王噶瑪巴杜松欽巴(Karmapa Düsum Khyenpa),迄今傳至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烏金欽列多傑。噶瑪巴建立了噶瑪噶舉傳承,他是噶舉傳承的中心導師,並且是藏傳佛教轉世制度的創始人,這一制度的創立,成功地勾勒出偉大的聖者、菩薩們不舍各有情眾生,再度轉世回到這個世間的慈悲與智慧,更彰顯了佛陀「不住生死,不入涅盤」慈悲的大智慧。歷代噶瑪巴圓寂前,都會留下轉世預言信函,明確指出下一世將出生的地點、時辰、父母姓名和出生時將示現的瑞相,這一獨特的善妙行誼和功德,為菩薩們開辟了一條轉世的行持新道,也為世人開啟了善妙智慧之門。

 

 什麽叫做藏傳佛教?
        藏傳佛教就是以藏族為信教的主體民族,藏語文為主要傳教、修學工具,在特殊的人文地理、歷史環境中形成的具有濃厚藏傳文化特色的大乘顯密佛教。自公元第七世紀從印度傳入到現在,藏傳佛教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藏傳佛教在其形成發展過程中,經歷了初傳、中傳、鼎盛和走向世界等四個階段。從第七世紀初松贊幹布主持譯經、建立佛教法規到九世紀中葉朗達瑪滅佛為藏傳佛教的初期傳播階段;從十世紀末大譯師仁欽桑波譯經、孟加拉國佛教大師阿底陜進藏傳法到十四世紀後半葉格魯派誕生前為藏傳佛教中興期。寧瑪派、噶當派、薩迦派、噶舉派(包括四大八小支)、希解派、覺囊派、格魯派等大大小小的十幾個藏傳佛教教派都在此一時期相繼誕生,在學術上形成了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從第十四世紀後半葉宗喀巴(公元1357~1419)大師建立格魯派起到二十世紀中葉,為藏傳佛教鼎盛期;這一時期主要特點是以拉薩三大寺為首的數千座大小不一的學院式寺廟在青、川藏區及蒙古草原相繼建立,在顯密佛教的研究上取得了空前嚴密精深的成就,產生了很多學術貢獻卓著、名載史冊的大善知識。二十世紀中葉藏傳佛教因特殊歷史機遇,走出西藏、邁向世界,以其利益一切眾生的願力、精深的哲理、特殊的修持方法,豐富且獨具特色的文化內涵,感動了無數的西方人。短短的半個世紀,藏傳佛教在北美、西歐造成遍地開花的趨勢,東南亞、香港、臺灣信眾的人數也不斷地增加,也許有一天會變成一個涵蓋全球的宗教。

瑪巴噶舉
        由瑪爾巴大譯師傳承的受命口訣,無中斷的延續而命名。

源流    從金剛總持佛(Dorje Chang),傳至印度佛教大成就者帝洛巴(Tilopa)尊者,其圓滿得獲四受命口訣 ,並授予弟子那洛巴(Naropa)尊者,後傳與來自西藏洛紮(Lhodra)地區的瑪爾巴(Marpa Lotsawa)大譯師。
        瑪爾巴大譯師主要弟子有四位,噶舉本身由貢塘地區的米拉日巴(Milarepa)繼承,在此之前,法脈的傳承皆以在家人為主,從米拉日巴之弟子達波拉結(岡波巴(Gampopa))起直至今日,傳承主要為出家僧人持守。

教法    此傳承的主要法脈與修持為大手印和那洛六法。

瑪爾巴大譯師  公元1012年生於洛紮(Lhodra)地區,父親旺秋多傑,母親賈嫫措。十五歲時學習翻譯,前後三次前往印度,四次前往尼泊爾,共居住二十三年。親近大班智達那洛巴(Naropa)、智藏論師(Jñānagarbha)、庫庫裏巴(Kukkuripa)、慈氏等一百多位上師,成為那洛巴的心子。
        他的一生,完全致力於詳究密集金剛續Guhyasamāja tantra)、喜金剛續(Hevajra tantra)和勝樂金剛續(Cakrasamvara)等無上瑜伽部之父續、母續之講說、口訣與修持。在西藏教化弟子無數,大譯師於1097年圓寂,世壽八十五歲。

米拉日巴尊者  公元1028或1040年生於貢塘,幼年喪父,因難忍叔父、姑母強占父親留下的財產、反置自己一家為叔父、姑母家仆之淩虐,為復家仇,母親將其送往學習惡咒,終殺害許多仇人。及後深生悔意,遂前往瑪爾巴尊前。瑪爾巴為凈除其罪障,許久不授法要,並使其建造石塔。過程中,瑪爾巴令其多次拆後重建,建後重拆,如此經歷種種艱難苦行,以鞏固其對佛法及上師(瑪爾巴)的信心。
        最後瑪爾巴大師授與米拉日巴一切灌頂、口訣,尊者聽從師囑出離至山林靜處,堅誌苦修。雖在惡劣的環境下,米拉日巴仍堅持不懈地刻苦研修聖法,當生修得最勝成就。
        尊者於公元1111或1123年圓寂,世壽八十三歲。

岡波巴大師  公元1079年生於中藏涅地(Nyel)一個有著悠久輝煌歷史的家庭,大師幼年天資聰慧,二十二歲時習醫已很有成績,被公認為當地精通醫術的大智慧醫生,得拉結(醫生)美譽。婚後家庭生活美滿,後因哀傷其妻及其子女、身邊的病人都相繼感染到大範圍流行的瘟疫病癥病逝,自責身為當地有名醫生的自己卻無力挽救他們的生命。當他直面到生命在死亡面前是如此的無常、執著生命是如此的痛苦時,悲痛欲絕,開始質疑自己一直以來,以為努力學習、力求成為一位治病救人的醫師的可為性,體悟到世俗的知識完全不足以幫助世人解脫生命的痛苦,遂決意出家為僧,潛心修習佛法,以利益眾生。
       不久,岡波巴於噶當派受戒並博學於噶當派眾位大師座前。偶聞米拉日巴尊者名號,便生大信心。乃橫越西藏前往西方求見尊者,為米拉日巴尊者歡喜攝受,並圓滿授予一切口訣,大師不懈實修且於心中生殊勝覺證。大師將噶當派之次第,結合米拉日巴尊者之大手印教授而撰寫論著。開創噶當、大印匯流之達波噶舉派。從其親傳與再傳弟子又開創著名四大八小之達波噶舉傳承。
        大師於公元1153年圓寂,世壽七十四歲。

達波噶舉四大八小

        來自於達波拉結法脈的傳承即名為達波噶舉。其中由親傳弟子們所創的噶舉傳承名為四大,由再傳弟子們所創的噶舉傳承名為八小。

四大

        四大是由達波拉結的主要弟子,跋絨達瑪旺秋(Barom Darma Wangchuk,公元1127-1199/1200)創立跋絨噶舉、杜松欽巴(Dusum Khyenpa,公元1110-1193)創立噶瑪噶舉、帕莫竹巴多傑加波(Phagmodrupa Dorje Gyalpo,公元1110-1170)創立帕竹噶舉以及喇嘛祥(Lama Zhang)亦名祥玉達巴(Zhang Yudakpa,公元1121/1123-1193)創立的采巴噶舉而組成。

1.跋絨噶舉(Barom Kagyu)    跋絨達瑪旺秋(Barom Darma Wangchuk)是岡波巴的弟子,創始跋絨噶舉並創建跋絨寺,位於西藏拉拓(Lhatök)區北部。

2.噶瑪噶舉(Karma Kagyu or The Kamtsang)  第一世噶瑪巴杜松欽巴(Düsum Khyenpa)在1139年卅歲時禮岡波巴大師為上師,他是岡波巴主要的弟子,開創噶瑪噶舉派。噶瑪噶舉傳承因為噶瑪巴無間斷的轉世而非常興盛,噶瑪巴的學識、禪修成就以及佛行事業在西藏也非常著名,並廣泛受到西藏各教派的尊重。
        第十六世大寶法王 嘉華噶瑪巴 讓炯日佩多傑(Rangjung Rigpe Dorje公元1924-1981年)曾是所有噶舉派的領導者,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烏金 欽列多傑目前在印度達 蘭色拉。
        噶瑪噶舉不僅保存及延續本身傳承之法教,並且對保存、延續自瑪爾巴、米拉日巴、岡波巴以來的整個噶舉傳承都極有貢獻。噶瑪噶舉也是在西藏以外影響最大的傳承,此傳承法教已被全世界佛弟子們學習。

3.帕竹噶舉(Phaktru Kagyu)  帕莫竹巴多傑加波(Deshek Phagmodrupa Dorje Gyalpo)是岡波巴的主要弟子,以修大手印著名,創立此傳承。他在帕莫(Phakmo)建了鄧薩梯寺(Densa Thil),他的弟子們建立了噶舉的八小支派。

4.采巴噶舉(Tsalpa Kagyu)喇嘛祥(Lama Zhang)是岡波巴的弟子汪恭竹清寜波(Wangom Tsultrim Nyingpo)的弟子。他創立采巴噶舉並創建貢唐寺(Gungthang),有很多傑出的弟子。

八小
八小是由帕莫竹巴多傑加波的八位主要弟子,吉天頌恭所創的直貢噶舉、帕莫竹巴的弟子林惹貝瑪多傑所創竹巴噶舉、達隆塘巴紮西佩所創的達隆噶舉、帕莫竹巴的侄兒嘉察仁波切所創的綽普噶舉、也巴卓托耶謝孜巴所創的也巴噶舉、瑪倉些饒森給所創的瑪倉噶舉、帕莫竹巴的弟子剎惹哇卡丹耶謝森給所創的雅桑噶舉以及傑貢竹清森給所創的修賽噶舉而組成。

1.直貢噶舉(Drikhung Kagyu):吉天頌恭(Jigten Sumgön 公元1143-1217年)創立。直貢久貢切桑仁波切(Drikhung Kyapgön Chetsang Rinpoche 1946),住在印度德拉東(Dehradun)是現在直貢噶舉的領導人。
2.竹巴噶舉(Lingray Kagyu):帕莫竹巴的弟子林惹貝瑪多傑(Lingrepa Pema Dorjie 公元1128-1188年)所創立。現在成為不丹國教。
3.達隆噶舉(Taklung Kagyu):達隆塘巴紮西佩(Taklung Thangpa Tashipal Pal 公元1142-1209/10年)創始。達隆夏祖仁波切(Taklung Shapdrung Rinpoche),達隆瑪突仁波切(Taklung Matul Rinpoche)和察楚仁波切(Tsatrul Rinpoche)共同為本派領導人。
4.綽普噶舉(Trophu Kagyu):帕莫竹巴的侄兒嘉察仁波切仁波切(Gyaltsa Rinpoche)和綽普大譯師欽波巴(Trophu Lotsawa Chenpo Pal 公元1173-1225年)共同創始。綽普洛沙瓦在中藏倉(Tsang)區創建綽普寺及學院,本派因此寺而名為綽普噶舉。
5.也巴噶舉(Yelpa Kagyu):也巴卓托耶謝孜巴(Yelpa Drupthop Yeshe Tsekpa)創始。並在也浦(Yelphuk)創建主寺也浦寺。
6.瑪倉噶舉(Martsang Kagyu):瑪倉些饒森給(Marpa Drupthop Sherab Senge )創始。
7.雅桑噶舉(Yasang Kagyu):帕莫竹巴的弟子剎惹哇卡丹耶謝森給(Zarawa Kalden Yeshe Senge公元-1207年)和他的弟子雅桑確吉蒙蘭(Yasang Chökje Chökyi Mönlam 1169-1233)共同創始,雅桑卻傑於1206年創建了雅桑寺,本派名稱源於此。
8.修賽噶舉(Shuksep Kagyu): 傑貢竹清森給(Gyergom Tsultrim Senge 公元1144-1204年)創始。他於1181年在中藏曲學區(Chushur)的年普(Nyephu)創建了修賽寺(Shuksep),本派因此寺而名為修賽噶舉。

香巴噶舉(Shangpa Kagyu)
        香巴噶舉是大瑜伽士瓊布南覺(Khyungpo Nyaljor 公元978-1079年)創始。瓊布南覺到尼泊爾時,遇見阿阇黎森瑪地(Acharya Sumati),拜師學習語文然後去印度繼續參學。他在印度追隨了一百五十多位瑜伽士學習,終獲得金剛乘之精髓。他主要的上師是蘇卡悉達(Sukhasiddhi),惹胡拉古塔(Rahulagupta)和尼古瑪(Niguma)即那洛巴的空行母 。他回到西藏後,噶當派大師朗吉塘巴(Langri Thangpa)為他圓頂及授戒。
        瓊布南覺在西藏澤區祥(Shang)建了很多寺院,因此他創建的派系以香巴噶舉為名。他傳香巴噶舉教法卅多年,有非常多弟子,他的傳承一直延續迄今。
        香巴噶舉的主要教法為勝樂金剛(Chakrasambhava)、喜金剛(Hevajra)、大乘經典、古夏三馬甲(Guhyasamaja)、尼古瑪六法(Six Doctrines of Niguma)、大手印(Mahamudra)、六臂白瑪哈嘎拉等等。蔣貢康楚仁波切曾盡力恢復、保存及弘揚本派法教,使本傳承迄今仍盛行於西藏。因為第十六世噶瑪巴的加持和感召,香巴噶舉在世界各地也有眾多弟子。兩位最著名的香巴噶舉大師是尊貴的卡盧仁波切(Kalu Rinpoche)和波卡仁波切(Bokar Rinpoche)。

教法

        法脈主要有續部五尊、尼古六法、空行五教言、護法修持等,並普遍於藏地各教派中。 br /> 大手印的部份,與達波噶舉的要點一致,其主張、見地也和大手印一樣。

主要法座

1)堪波涅南寺

        第一世噶瑪巴決定聽從上師岡波巴大師的訓導,把自己證悟到的一切傳播出去作為己任,重返康區故裏。公元1164年,在康區建起了他的第一個法座——堪波涅南寺,作為實際上和精神上照顧弟子修持的一個基地。

2)噶瑪寺
        噶瑪寺全名為“噶瑪丹薩寺”, 噶瑪寺位於昌都縣紮曲河上遊約120公裏的白西山麓的幽靜山谷的噶瑪鄉。是第一世大寶法王噶瑪巴杜松虔巴所創建的第二個法座。寺院始建於公元1184年﹐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噶瑪噶舉派的教名也因噶瑪寺寺名演變而約定俗成﹐它是早期噶瑪噶舉派宗教和政治的活動中心。噶瑪寺在歷史上影響深遠﹐其建築別具一格﹐文物古跡眾多﹐是康區著名的古剎之一﹐對後期噶瑪噶舉派的形成產生過深遠的影響。尤其是第二世噶瑪巴 噶瑪巴希時代﹐噶瑪噶舉派在康區形成了很大勢力。
        噶瑪寺作為噶舉教派的一座古老寺院﹐註重學經和修行相結合。該寺興盛時期常住僧眾一千余人。
        噶瑪寺藏有大量的文物珍品,其中最為珍貴的有:“皇帝萬歲牌”,是明成祖所賜的木雕盤龍牌位,為該寺晨暮對皇帝朝賀之用:“大寶法王印”:為明朝永樂五年(公元1407年)明成祖賜給第五世噶瑪巴“領天下釋教”的最高宗教地位的印信。該印雙龍盤紐、光潔質白,為王印中的上品。此外,寺內還藏有大量的明、清時期中央皇帝所賜的瓷器和一百多尊鎏金銅像,圖書館裏藏有藏文的《甘珠爾》、《丹珠爾》大藏經和梵文典籍全集,是西藏最大的圖書館之一。
        由於噶瑪噶舉對藝術一直都極為關註,數百年來,無數噶舉的藝術家們以壁畫、佛像和唐卡等藝術作品使噶瑪寺更加莊嚴。

3)楚布寺         楚布寺(Tsurphu)位於西藏拉薩市堆龍德慶縣楚布河的上遊,距拉薩約70公裏,是藏傳佛教噶瑪噶舉派的主寺,是歷代噶瑪巴的駐錫地,也是噶舉傳承佛行事業的中心。由第一世噶瑪巴杜松虔巴於1189年修建。
        楚布寺是藏傳佛教中噶瑪噶舉派的根本道場,是古老授記中「真正的上樂金剛(藏密五大本尊之一)壇城的中心」,也是歷代噶瑪巴最重要的修持、駐錫之地,是西藏古老且著名的佛剎之一,迄今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世所矚目的藏傳佛教轉世制度,就是在這裏首創的。


西藏莊嚴而雄偉的楚布寺

       公元1189年,第一世噶瑪巴杜松虔巴再次回到到中藏,在多年前吐龍谷(Tölung)購下的土地上建立楚布寺。楚布寺的建築宏偉美觀,代表西藏傳統藝術的成就。寺中珍藏著數世紀以來收藏的法器文物,它被修行人認為是最有加持力的道場。楚布寺珍藏著很多稀有、具歷史價值的聖物。經過多年的歷史洗禮,寺廟已日趨滄桑殘缺。1980年,竹奔德千仁仁波切接第十六世噶瑪巴指示從尼泊爾回藏重建楚布寺。直至第十七世 大寶法王噶瑪巴鄔金 欽列多 傑在楚布寺升座之後,楚布寺的修建才開始加速進行。現在,大部份殿堂房舍和佛學院都已修復,這一切,都離不開來自世界各地的弟子們慈心捐助。


4)隆德寺
         隆德寺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由尊貴的第十六世大寶法王噶瑪巴在錫金所建。該寺距離第九世噶瑪巴指導錫金第四個國王所建的老噶舉寺院大約兩公裏。它是噶舉傳承在西藏境外最重要的主寺。

        第十六世噶瑪巴在世時,隆德寺是國際噶舉總部所在地,從此寺將傳承弘揚到全世界各地。
        現在,寺院每年都定期舉辦宗教活動,最重要的兩個活動分別在夏季和冬季舉行。
        夏季舉辦的活動在藏歷四月,舉行十天蓮師或普巴金剛法會。第十天跳神聖的喇嘛舞,主題為蓮師八變、本尊或護法。每年冬季12月(陽歷二月三月之間),隆德寺舉行十天瑪哈嘎拉(Mahakala)護法法會,接著在12月29日跳瑪哈嘎拉金剛舞(或喇嘛舞),之後慶祝藏歷新年,為期3-8天,節目以文化和宗教為主。並邀請藏族歌唱家、舞蹈家表演。因為這些節目具有特色,所以每次都能使賓主盡歡。在年初去隆德寺一星期,無論朝聖者和一般民眾都可以觀賞喇嘛舞表演及認識西藏文化。

 

5)噶瑪三乘法 輪寺(Karma Triyana Dharmachakra)
        噶瑪三乘法 輪寺(Karma Triyana Dharmachakra)是噶瑪噶舉傳承怙主第十六世大寶法王噶瑪巴在北美洲的根本道場。座落在雲霧飄渺的綠茵山 (Meadow Mountain)頂,距離紅塵滾滾紐約曼哈頓市區二個半小時的車程的三乘法 輪寺,有如黑暗世界中的一座燈塔,給予眾生希望,減輕眾生的痛苦,引領眾生獲得真正的快樂。
此寺緣起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法王 噶瑪巴首度訪美,1978年由沈居士購買了屋士達客(Woodstock)一塊二十余英畝的地供養給法王。1980年,法王 噶瑪巴預知到自己即將圓寂,大量工作需要指導眾弟子們繼續進行。於是,籌劃第三次訪美。
        在美國三乘法 輪寺的理事會議上,規劃出三乘法 輪寺將會是眾生學習傳統佛法正法的中心;是佛法翻譯為英文的翻譯中心;是一個專門收集、保存所有法教法本的圖書館;成為願意身體力行實修實練者進行閉關學習的訓練基地。
        1982年五月,由第十二世嘉察仁波切主持,舉行了大佛殿正式破土典禮。經過整整十年的努力,大佛殿、度母殿、圖書館及主持堪布卡塔仁波切的住所等主體工程全部竣工。目前,圍繞著主建築的寮房(包括書店、餐廳、辦公室及提供給訪客住宿的房間)和佛塔已全部落成。在這裏,堪布卡塔仁波切每年都與法王噶瑪巴為主的眾多噶瑪噶舉派仁波切、弟子們都舉行盛大的法會。

6)八蚌寺
        公元1727年(藏歷第十二勝生周火羊年),28歲的第八世廣定大司徒巴丘吉炯涅在德格土司的大力贊助下開始創建八蚌聖教法輪寺,經過兩年修建,完成大殿與25間僧房。八蚌寺建成後,歷代廣定大司徒巴成為德格土司的根本上師。
        八蚌寺素有小布達拉宮之稱,它的建築集合了藏族民居的特色及藏族的繪畫、雕塑為一體,布局多樣化,相當富有空間變化。主寺大殿高達40米,是僅次於布達拉宮的單一西藏建築。八蚌寺的文物收藏也相當豐富,幾百年來八蚌寺高僧輩出,累積眾多五明論著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