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nglish
  2. 繁体中文
  3. 简体中文
站內搜索

「入悲智之門」_3.六道輪回 從生至死到再生(4)

发布日期:2018-09-11 点击数:

 

六道輪回 從生至死到再生(4) 

了第四道乃畜生道。生為牲畜,主要是因無明,當然,一旦被無明束縛著,其它的惡性亦隨之出現。在此道中,經常受無明支配,甚至愚癡到母食子、幼食長的地步。畜生只對現有之事起反應,而不論是家畜或野生動物,都不斷因其本身極深之無明而倍受苦楚。

第五道是受極端饑渴之苦的餓鬼道。他們生於此道中,乃因曾經不斷沈溺於三毒,尤其是出於貪毒的慳吝。他們在過去生中貪求無厭,將所得到的東西都儲藏起來,自己卻從不去用它們,害怕這些東西會磨損、用壞和變質。他們不僅自己不布施,還勸別人不要施舍,就因為他們沈溺於貪欲和慳吝,才會生於此道中受無窮無盡的苦。因為他們以前儲藏和積聚的惡業,導致今日膨脹巨大的肚子,而因為既不自己享用,亦不施舍予別人,以致脖子和四肢皆非常窄、細。這種體型使他們極為痛苦,因為他們的腳不易支撐肚子的重量。同樣,由於他們過去亦曾勸別人既吝於施舍,也不享用自己的財物,故其所見均發生錯覺。他所見的是水,一走近時卻變成炎熱的沙漠,遠望是結滿果實的樹及美麗的植物,一靠近時卻發現只不過是荊棘或刀劍。他們的生活完全沒有樂趣,經常饑渴交迫,而且要到業盡方能受死。一旦生於此道中,是享受不到快樂或安寧的,因為餓鬼過去完全沈淪於不善的作為和心念,才會生於此道。

第六道是地獄道。其眾生要忍受難以想象的折磨,諸如行走在熾熱的路上或浸於燃燒液中,此皆因其浸淫於三毒所造成之果,尤其是瞋毒。在許多不良習氣中,引起最具毀滅性和最殘酷之迷亂及苦痛的惡行就是瞋恨心(侵略性)。由於過去所積之瞋毒,且從不積善業,使得這些地獄的眾生受著難以想象的痛苦而無一刻的快樂或幸福。

每一個在輪回中的有情眾生,都可能在有苦有樂的上三道中歷經十萬生,再在下三道中度過十萬生,而結果還是不能掙脫輪回的束縛。只有徹底根除這六種無量煩惱習氣及三毒後,才能獲得解脫,因為六習和三毒是導入輪回之因。眾生嘗輪回之苦,就像猴子被人用一根繩子綁在樹上一樣,若繩子夠長,猴子就能從樹頂到地面、爬上爬下的,但牠畢竟總限於繩子所能及的範圍內,除非割斷繩子,否則無法越其範圍。同樣地,若我們不能切斷習氣之繩,便得停留在輪回的範疇裏。

到此為止,我們可看出墮入六道中乃因個人的習氣與煩惱使然,若我們依此通則而自我反省時,那麽沿著此輪回圖外圍的十二個景象便顯出它們的意義了。此十二景所象征的即是先前講過的十二因緣,不過我們現在仍要對每一景所描繪的加以說明。

外圈頂端畫的是一個眼盲的老人,象征十二因緣之始:無明。一個人在年邁後便很難行動,再加上眼盲,就更無法動來動去了。由於無明,人無法轉迷惑為智慧(化煩惱為菩提),不能超越痛苦,也因為無明,人無法體悟自在的智慧或是走上解脫之道。

下一景是一個陶瓷工在制陶輪上做容器,只要輪車旋轉而工人用手握著黏土,這不用太費力,即可使黏土成形,制出壺來。這種情景是象征造業及業的形成(行)。業乃由無明而來,根除無明則業隨之被杜絕,而在未根除之前,眾生不得不受業力及業果之牽制。

十二因緣中的第三個是「識」,以一只在空屋裏的猴子來表之。猴子知道房子是空的,沒有食物,也沒有水喝,因而處在極度不安的狀態中。牠想走到屋外,以為自己隨時都可出去,不管用什麽方法都行得通。猴子覺得屋外有吃有喝的,所以常企圖走出屋子。因著業力,「識」想要嘗嘗再生的滋味,並且急於想要在六道中的任何一道去受生。

第四因緣是「名色」,如前所言,此因緣是由識(名)與父母的種子(色)結合而起,名色用兩個搭船渡河的人來表之。「識」一旦與父母的種子結合,那麽以過去所積之業為根本的新生命便開始,前一生也同時結束。舍棄過去生而開始過另一生,這種情形就像離開河的此岸而渡到彼岸去。雖然如此,此生仍保有過去所積之業力。

第五因緣是「六入」,以一間有六扇窗戶的空屋表之。這十二因緣特別與輪回的情況有關,對人來說,此六扇窗戶象征在發展過程中(胎中)的六根。雖有六窗代表六根,而房子卻是空的:不見一物,亦即無引起六入反應之物。

當六根中任何一個有了反應,或與萬物起相互作用,如眼起色識或耳起聲識,即是「觸」出現之時,以二人互相擁抱來表之,此即第六因緣。

第七因緣是「受」。一個人在接觸之際立即感覺到「受」,「受」與「觸」相應而生苦或樂的感覺。「受」以一個眼睛中箭的人來表之。人心具有極深的執著,所以一旦人接觸到令人愉快的事物,便完全沈溺於欲望中,渴望得到它,完全被它吸引住,而當他接觸到令人不快或痛苦的事物時,便陷入怨恨與完全生活在瞋恨中。因此,箭是射入眼睛,而非他處,若箭是射入身體的其它部位,人當然會痛及關心其痛,但他還是會分心去想要得知箭來自何處及其所造的傷害有多深等等。然而,箭射入眼睛,便將個人的註意力完全集中於此點上,則其心便只集中在此苦痛上,而無法顧及其它。

第八因緣是「愛」,所描繪的是一個沈溺於物質享受的人,如飲酒。一個人沈溺於飲酒中,放縱自己喝酒,看似尋樂,實際是在受苦。最初他喝酒當然是為了找樂子,但在飲酒尋樂之際,他喝得愈來愈兇,最後酩酊大醉而引起痛苦。然而尋樂的欲望又引他再喝、再醉,再受苦。就這樣周而復始,惡性循環。雖然這是希求快樂的表現,事實上它卻是痛苦之源。

一旦人的貪愛變得愈來愈強烈時,第九因緣,即「取」,便產生了。象征「取」的是一棵結著許多果實的樹,和一只只顧吃這些果實的猴子,因愛欲而生貪取。由於「愛」與「取」,我們積聚了未來輪回之因,換句話說,我們積聚了各種不同會導致轉生輪回之業,而其業果便以那棵樹及其果實來表之。猴子重復吃樹上的果實,即是表示牠在重復嘗受過去由貪愛積聚的業而產生的果報。

十二因緣中的第十個是「有」,以一位懷孕的少婦來表之。她的年輕代表不成熟,只顧她當下所感到的苦樂。「有」的過程主要是指為業風吹來吹去的中陰識,此識完全被想要轉生的念頭所支配,如此,愛與取導致「有」的過程。

第十一因緣是「生」,以一位即將臨盆的女人來表之,她所「生」者即是來生。如前所述,人有生就必有死,而死是十二因緣中的最後一個因緣,以一個用擔架背著屍體的人來表之。如此,十二因緣圍繞其環而不斷。

 

 

摘自「正法眼」      

 

(本書開示大部分皆摘自貢噶精舍出版的「正法眼」叢書,第一冊至第五冊,承蒙同意轉載,特致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