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nglish
  2. 繁体中文
  3. 简体中文
站內搜索

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发布日期:2023-01-01 点击数:

《佛陀傳》
作者:一行禪師

原名:《故道白雲》

 

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那是月圓日。佛陀與他的一千二百五十個比丘持著缽進入王舍城。他們踏著平穩緩和的步伐。城裏的街道上布滿了彩燈和鮮花。人群擠在街道兩旁歡迎佛陀和僧伽。當比丘們行到大路的交匯點,蜂擁的民眾實在令佛陀和比丘們無法通過。

正當優樓頻螺迦葉不知所措的時候,一個手持六弦西塔琴,邊彈邊唱的年青夥子走出來。他的歌聲清脆如銀鈴。當他從人群中行過的時候,他們都讓開給他通過。這一來,佛陀和比丘們也都可以繼續前行了。迦葉認出這個樂者是一個月前才在他的引領下皈依三寶的。他唱著的歌詞深深表達著他的感受:

在這清新的春晨,

大覺者穿過我們的都城,

一千二百五十弟子隨行,

腳步緩和、平穩,祥光遍照。

群眾一邊陶醉在年輕人的曲中,一邊望著佛陀在他們前面經過。歌者繼續唱:

身為您的弟子,感恩安慰,

讓我們歌唱,歌唱您無盡的愛心與智慧,

引導我們覺悟知足常樂之真理。

也讓我來歌頌僧伽,

歌頌你們追隨佛陀的覺醒之道。

年輕人繼續邊行邊唱,給佛陀和比丘們開路,直至王宮的入口。這時,他才向佛陀鞠躬禮敬,然後瞬間便消失在人群中。

在六千隨從的倍同下,頻婆娑羅王出來親迎佛陀。他帶佛陀和比丘們到宮裏的前院。這裏早已搭起很多帳篷,以在烈日下供他們涼蔭。佛陀被尊請上坐院裏的中座。所有給比丘的座位也經專意安排。佛陀上座後,頻婆娑羅王便請其他人入座。大王和優樓頻螺迦葉分別坐在佛陀的兩旁。

阿阇世太子奉上一盆水和一條毛巾給佛陀清潔手足。其他的侍從則同樣侍奉比丘們。接著,素宴便正式開始,桌上擺滿了各式的上等素菜。大王親自將食物放入佛陀的缽中,而毗提醯王後和其他仆人則侍奉比丘們。佛陀和比丘都在食前念誦。頻婆娑羅王和他的嘉賓在進食的時候都默不作聲。六千賓客都被佛陀和比丘的和顏悅色感動。

佛陀和一千二百五十個比丘進食完畢後,他們的缽全被拿去清洗而復還。這時,頻婆娑羅王轉過來向佛陀合掌禮敬。意會到大王的心意,佛陀開始為大家說法。他講授五戒為家庭和樂、國家太平之道。

“第一戒是不殺。受持此戒可長養慈悲心。眾生皆懼死亡。正如我們自己愛惜自己的生命,我們也應該同時愛惜眾生的生命。我們除了不去奪取別人的生命,也應該避免傷害別類生命。我們應與人、動物和植物和諧相處。如果我們滋養愛心,痛苦就會相應而減,而快樂的生活就會隨之而生。國民如都能受持此不殺之戒,整個國家都必定會和平安穩。當人民都尊重彼此的生命,國家必定富強,而外來的侵擾也便容易應付得多了。就是國防設備完善,也沒有必要動用。軍隊士卒便也可以用他們的時間去修橋補路、開荒建壩,造這些有建設性的工作了。

“第二戒是不偷盜。我們沒有權去奪取他人用勞力換來的財產。試圖搶奪他人的財物就是破戒。騙取或以欺壓手段強取都是偷盜。從他人的血汗勞力圖取暴利也是破戒。假使每人都受持此戒,社會平等便會萌芽,而劫殺也必然很快止滅。

“第三戒是不做不道德的性行為。性關系只限於夫婦之間。受持此戒能在家庭裏建立互相信任和快樂,同時免除其他人的不必要痛苦。如果想有快樂而又有時間幫助國家民族,就必需避免三妻四妾。

“第四戒是不妄語。不要說會導至離間或仇恨的話。出口必要是真言。是就是是,非就是非。言語可以建立信心與快樂,但也可以產生誤會與憎恨,甚至殺戮與戰爭。因此出言必需謹慎。

“第五戒是不飲用酒精或刺激品。酒精和刺激品都會使人喪失理智。一個人醉酒的時候,很多時會令自己、家人或其他人蒙受痛苦。受持此戒可保身心的健康。此戒應該時刻遵守。

“如大王與各位高官都嚴持五戒,國家必大受裨益。陛下,帝王是國家的舵手。他必需有很高的察覺力,分秒都知道國家發生著什麽事。如果你能讓部屬明白和堅守五戒的話,這五條和諧平安的生活原則是可以使摩揭陀更為強盛的。”

頻婆娑羅王高興至極,站起來向佛陀鞠躬禮謝。毗提拔王後手拖兒子阿阇世,行到佛陀面前來。她教太子合掌禮敬佛陀,然後說道:“佛陀世尊,阿阇世太子和四百個小孩今天都同時在場。不知道你可否教他們愛與覺察之道呢?”

王後再向佛陀鞠躬。佛陀微笑。他伸手出來牽著小太子的手。王後示意叫其他的小孩上前。他們都是來自名們望族,身上穿著極華麗的衣服。男男女女都帶著金環於手碗或腳碗。女孩更穿上閃閃發光的紗麗。阿阇世太子坐在佛陀腳下。這時,佛陀想起他很久以前在迦毗羅衛國的閻浮樹下與一班貧苦村童的野餐。他默默地對自己承諾,日後回鄉時,必定要訪尋他們,與他們分享法義。

佛陀對小孩們說:“孩子們,在我為人之前,我曾經生為泥土和石塊、植物、雀鳥和許多其他的動物。你們也一樣曾徑是泥土和石塊、植物、雀鳥和動物。或許你們今天與我一起在這裏,是因為我們在過去世有過特殊的關系。也許我們曾帶給大家喜樂或哀傷。

“我今天想為你們講一個很多世以前發生的故事。它關於一只蒼鷺、一只蟹、一棵雞蛋花樹和很多的小蝦小魚。那一世,我是那棵雞蛋花樹。也許你們其中有人是那蒼鷺、蟹或小蝦。這個故事裏,蒼鷺又壞又狡滑,是只給別人痛苦和死亡的家夥。蒼鷺也令我這棵雞蛋花樹受苦。但我從那些痛苦中,學到很重要的一課,那就是如果你欺騙和傷害別人,到頭來你自己也會被欺騙和受到傷害。

我是生長在一個清香蓮池附近的一棵雞蛋花樹。池裏一條魚也沒有。但離那裏不遠的地方,卻有個很淺的死水塘,裏面住著很多小魚小蝦和一只蟹。蒼鷺發現塘裏有這麽多的魚蝦,便想出了一個計策。他坐在塘邊,臉上表現得挺愁惱可憐的樣子。

“魚和蝦問他:蒼鷺先生,你為何這麽懊惱?”

“‘我正在想著你們這可憐一群的生活。你們的塘又泥又臟。你們又缺乏食物。我真替你們的苦命感到不安。’

“‘那你有辦法幫助我們嗎,蒼鷺先生?,塘裏的小動物問道。’

“‘其實,如果你們讓我把你們逐一帶到那邊不遠處清涼的蓮池,那裏應該有更多食物供給你們的。’

“‘我們也想相信你,但一向以來,有誰聽過蒼鷺會關心魚蝦的。可能你只是想騙我們,把我們吃掉罷了。’

“‘你們為何如此多疑?你們應該當我是個慈祥的世伯。我是沒有必要騙你們的。那邊真的有個很大而又滿載清水的蓮池。你們不信的話,我可以帶你們其中一個先去視察。他回來便可以告訴你們我是否在說真話了。’

“蝦和魚經詳細商討後,決定讓一條年長的魚跟蒼鷺前去蓮池。這條魚身上多刺,魚鱗堅硬如石。除了遊得很快,他也能在沙上活動自如。蒼鷺把他銜在嘴裏,飛去蓮池。放進池裏,好讓他能仔細視察一番。這蓮池真的十分寬敞,池水清新涼快,又有很充足的食糧。當他回到舊塘,便將一切情況報告給大家。

“肯定了蒼鷺的好意,魚蝦都央求蒼鷺把他們搬到蓮池。狡滑的蒼鷺當然答應。他逐一把魚銜在嘴裏,然後飛去。但這一次,他並非把他們帶到蓮池。他飛往那棵雞蛋花樹,將魚放在樹的枝丫上,撕下魚的肉來吃,剩下的魚骨則扔到樹腳下。它就是這樣,一一把魚吞吃。

“我就是那棵雞蛋花樹,所以我見證了這一切的發生。雖然我十分憤怒,但卻沒法阻止蒼鷺。一棵雞蛋花樹的根牢牢地抓著泥土。它只會長出枝葉和花朵。它不能四處走動。我也不能大叫來告訴魚蝦真實的情形。我就連把樹枝伸長來阻止蒼鷺把魚吃掉也做不到。我只有坐觀慘況。每次蒼鷺把魚肉撕下的時候,我都感到無限痛苦。我覺得自己的樹汁快將幹涸,而樹枝也將斷掉。一滴滴像眼淚的液汁聚集在我的樹皮上。不過,蒼鷺沒有察覺到。連續幾天,蒼鷺都繼續這樣吃魚。在我腳下堆起的魚骨,就足夠裝滿兩個大籮。當魚全部吃光,它便開始打蝦的主意了。

“我知道身為一棵雞蛋花樹的職責,是要用芬芳的花朵美化森林。但我當時實在被蒼鷺的所作所為和自己的無能為力折磨得很痛苦。假如我是一只鹿或一個人,我便可以做點事。但被樹根系在地上,我完全動彈不得。我當時發願,如果我將來生為動物或人,我必定會盡力去鋤強扶弱。

當所有的魚和蝦都被蒼鷺吃盡,便只剩下那只蟹。那只蒼鷺仍然未滿足,對蟹說道:‘世侄,我已把所有的魚蝦都搬到蓮池去快快樂樂地生活。這裏現在只剩下你一個,你一定很是寂寞了。讓我也把你搬到蓮池吧。’

“‘你怎樣帶我去?’

“‘就像我帶其他的一樣,用我的嘴巴。’

“我滑掉下來怎麽辦?我的殼會破成碎片”

“不用擔心,我會很小心的。”

“蟹細心考慮,也許蒼鷺真的把魚蝦都運去了蓮池,但如果他把魚蝦們都騙去吃掉,那也不是沒有可能的。於是,蟹便想了一個辦法來確保自己的安全。他對蒼鷺說:‘世伯,我怕你的嘴巴不夠力把我擔起,倒不如你飛時我抓著你的頸背為好。’

“蒼鷺只好同意。它等蟹爬到它的背上抓緊,便飛到空中。但他沒有把蟹帶到蓮池,而又是把蟹帶到雞蛋花樹那裏。

“‘世伯,你為何不把我放入蓮池?為什麽我們在這兒著地?’

“‘哪有蒼鷺會把魚蝦搬到蓮池?世侄,我不是施恩的。你看到雞蛋花樹下的魚骨蝦殼了嗎?你的生命也將在此處終結。”

“世伯,魚蝦們或許被你騙到,但我沒那麽容易上當。快把我帶到蓮池,否則我用鉗將你的頭割掉。”

“蟹把利鉗插入蒼鷺頸裏。剎時的刺痛令蒼鷺大喊出來:‘別這麽用力!我會立刻帶你到蓮池!我答應一定不會把你吃掉!’

“蒼鷺把蟹帶到蓮池,準備把他放在水邊。但蟹仍不肯把它的鉗放松。想起所有被蒙騙而喪命的魚蝦,它禁不住把利鉗割入蒼鷺的頸裏,直至蒼鷺的頭脫落,它才爬進水裏。

“孩子們,我當時是那棵雞蛋花樹。這一切我都親眼看到。我學到了:如果我們對別人慈愛,別人也會對我們慈愛;但如果我們對別人殘忍,遲早我們自己也會遭逢同樣的命運。我發願在我的所有未來世,都會全力去幫助人。”

小童都覺得故事很好聽。他們被雞蛋花樹的痛苦所感動,更同情那些無助的小魚小蝦。他們又鄙視蒼鷺欺詐殘暴的行為,但十分欣賞蟹的精明果斷。

頻婆娑羅王起立。他合掌鞠躬,對佛陀說:“師父,你和我們老幼分享了重要的一課。我真希望阿阇世太子會把您的話牢記心中。我們國家也真有福澤能得到您的光臨。如您允許的話,我現在希望送給您和僧伽一份薄禮。”

佛陀繼續望著大王,等著他再伸述說明。一陣肅靜之後,大王繼續說:“大概離王舍城以北兩裏左右,有一個很大很美的園林,名叫竹林。那裏恬靜清涼,十分怡人。裏面還住著很多的松鼠。我想把竹林送給您和您的僧團,以供您們做說法修行的道場。授教慈悲的偉大導師,請您接納我這份心意。”

佛陀思考了一會兒。這是僧團首次被供土地做寺院。他的比丘在雨季中肯定需要有地方下榻安居。佛陀做深呼吸,然後微笑點頭,以表示接納大王的厚意。頻婆娑羅王歡喜若狂。他知道有了寺院在這裏,佛陀將會在摩揭陀逗留久些。

當天在場的嘉賓有很多是婆羅門教的要領人物。其中很多都不滿大王這樣做,但不敢表露意見。

大王傳令拿來一個盛滿了清水的金瓶。他把水倒在佛陀的手上,隆重地宣布:“師傅,這些水流在你的手上,就代表著竹林已被轉送給你和你的僧伽了。”

大王把竹林贈送給佛陀的儀式完畢,供奉之宴也就此結束。佛陀和他的一千二百五十個比丘,便開始離開王宮。